南国牡丹海外盛放 携手共展汉韵芳华!广东汉剧积极探索海外传播的可复制模式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自中原辗转流播入粤,南国已有300多年历史,牡丹模式作为南方地区最优秀的海外汉韵汉剧海外j9皮黄剧种之一,它姿彩非凡,盛放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携手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共展广东也被称为“客家人的芳华复制大戏”。
2月3日(农历大年十三),积极广东汉剧在2023毛里求斯庆新春闹元宵盛会上亮相。探索来自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学员们凭借一曲《南国牡丹吐芬芳》汉歌精彩演绎获得华人华侨和当地群众称赞连连,传播在毛里求斯掀起了一阵带有浓厚中华传统元素的南国“中国风”。
毛里求斯学员倾情演出(单位供图)
为深入探讨这一文化行动,牡丹模式记者专门采访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潘智勇,海外汉韵汉剧海外了解事情的盛放前因后果。
设立首个广东汉剧海外传承推广中心
2022年,携手在中国和毛里求斯建交50周年之际,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与毛里求斯中华艺术委员会达成共识,j9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设立首个海外传承推广中心,开展广东汉剧宣传、教学、交流、演出等活动,并于当年9月寄出教学物资,11月开启海外网络连线教学,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国人文交流。
“同学们,能看清老师的身段、动作吗?现在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练习水袖的抖动、甩动……”两个多月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的专业团队利用周末的时间,通过直播的形式为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学员讲解广东汉剧的历史、唱腔、身段等,学员们透过屏幕,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练习每个动作。
广东汉剧名家悉心授课。
“听得到,是第一步,其次,才是听得懂。” 潘智勇表示,学员都是来自毛里求斯的华人和当地群众,部分学员对中文是没有接触过的,语言问题也是一个要攻克的难关,而线上教学模式存在网络偶有迟缓的问题,加上传统的汉剧教学模式讲究口传心授,面对面指导教学,因此,线上教学如何教得会,学得好,这对老师和学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从学员展示的学习成果来看,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学员们对一些专业性要求都能消化得很好。” 潘智勇欣慰地说道。
异国他乡展示广东汉剧
皮黄声腔,中州音韵。2月3日晚,学员们在2023毛里求斯庆新春闹元宵盛会上惊艳亮相,展示广东汉剧学习成果,出演了《南国牡丹吐芬芳》,激情独特的戏曲魅力受到了毛里求斯华人华侨和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毛里求斯第三代华人林最宏老先生当时就在台下观看演出,他激动地说这是咱们客家人的大戏,学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到这样的程度,还可以上台表演是非常难得的,让他在异国他乡也听到了家乡的声音。而毛里求斯作为广东汉剧在海外设立的首个传承推广中心,此次的首演能够这么成功,他也感到非常自豪,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毛里求斯人了解了广东汉剧。”回顾起林老先生的话,潘智勇也感触颇多,“‘南国牡丹’海外盛放,发挥了广东汉剧在联络凝聚海内外华人中的重要作用,也增进了海外华人华侨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我们想将以此探索广东汉剧海外传播的可复制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潘智勇表示,这次与毛里求斯共同探索的成果,意义非凡,对广东汉剧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潘智勇今年还向大会提交了尽快立项建设广东汉剧博物馆的建议,使之成为传播广东汉剧的“新阵地”。“这不仅能促进地域文化建设,加强海外华人华侨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让华人华侨后代永远记住客家文化的根。”
探索广东汉剧海外传播的可复制模式
推动广东汉剧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如何“立得住”才是硬道理。
新春佳节后,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的课堂又将开启,对于下一步的计划,潘智勇表示,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接下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将拟在时机成熟时到毛里求斯开展挂牌仪式、现场教学、现场演出等系列活动,同时完善第二、第三批的教学和演出物资,进一步强化广东汉剧“走出去”。还将邀请毛里求斯的负责人及优秀学员等,到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来参观、学习、交流,将文化交流“请进来”。
此外,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将继续打造广东汉剧海外传承推广中心这一文化品牌,深化推广扩大品牌影响,以“广东汉剧周”“广东汉剧展演活动”等行动,继续探索广东汉剧海外传播的可复制模式。目前,相关资源正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区、国家联络中。
“对于广东汉剧的振兴发展,我认为,一是要巩固老阵地,继续把广东汉剧的舞台延伸到百姓家门口,二是要开发新市场,推动广东汉剧走向海外,全国有360多个剧种,也许这种模式不仅是适用于广东汉剧,对于其他剧种来也不妨是一种新的尝试,中国戏曲如何走出去,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听到答案。” 国家一级编剧、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徐青说道。
在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看来,广东汉剧以中原文明和客家文化为载体,版式分明,文化脉络清晰,剧种数百年与客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凝聚海内外客家人团结奋斗的文化根基。此次广东汉剧在海外教学交流,舞台上得以展示,情感上得到共鸣,是一件新兴的事情,这样的活动对于中华地方戏曲的普及和推介,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拓展,将进一步促进民间艺术的全球化交流。
接下来,广东汉剧将一如既往地讲述中国故事,讲好客家梅州的故事,推动广东汉剧不断前行。
梅州日报记者:黄钰然
通讯员:李敏立
编辑: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
- ·江门陈山村落香火龙:以夷易近俗盛典打造村落子复原横蛮引擎
- ·梅州高速路上的“助农小屋”,给力!
- ·“龙”重登场!“五大五细”十条火龙,元宵当晚丰顺埔寨“烧”起来!附观看攻略
- ·烟火气持续升腾!新春佳节期间,梅州大街小巷氛围感十足
- ·提出“三农”类建议123件!广东人大组建代表业余小组助力“百万万工程”
- ·书香伴春节!我市各地书店、图书馆推出丰富活动满足市民假日文化需求
- ·他们,是2023年第四季度“梅州好人”!
- ·聚焦“融湾” 竞逐“入海”!梅州海关全力支持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 ·广东高校爱心妈妈村落子使命站在河源紫金凤安镇建树
- ·塔牌集团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8.55%
- ·乐享精彩演出 云赏“文化大餐”!春节期间梅州各地举办线上线下文娱活动
- ·今年春节,你看电影了吗?
- ·砂梨、柿子种植技术教学|绿美广东,村落子种果树
- ·云上诉思念 他乡亦甘甜!春节期间,这批梅州籍官兵坚守站位“守岁”
- ·梅州市妇幼保健院春节不停诊,具体信息在这里→
- ·书香伴春节!我市各地书店、图书馆推出丰富活动满足市民假日文化需求
- ·砂梨、柿子种植技术教学|绿美广东,村落子种果树
- ·初一至初八,梅州累计到达、发送旅客23.86万人次!
- ·全国人大代表、五华县红根然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春梅:用脚步“走”出好建议 用胆识“闯”出致富路
- ·梅州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开足马力奋战“开门红”!
- ·公平密植,水稻单产提升关键一招
- ·服务不打烊!分享三个温馨小故事,为大潮高速工作人员点个赞
- ·《广东柑桔橙柚气象服务》专报发布:关注持续阴雨天气对柑橘现蕾开花的不利影响
- ·春节假期返程高峰到!梅州交警:提前选好路线 错时错峰出行
- ·盘活村落子资源资产应看重零星集成丨2025一号文件系列评③
- ·服务不打烊!分享三个温馨小故事,为大潮高速工作人员点个赞